继续降价!2025年第一波降价信息汇总

2025-05-13 13:13:17 1436次浏览

今天老涂来和大家聊聊降价那些事,今天带来15款车,它们的主题都是“降价”,最高降幅直接“腰斩”,达到50%,而且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豪华品牌的燃油车型。在新能源强势的今天,如果你还中意传统燃油车,现在抄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了。今天更新第一波降价汇总,明天更新第二波新能源降级信息汇总,欢迎关注老涂。

大众朗逸 降价1-2万

朗逸目前是大众汽车的“销冠”,月销能达到2.4万台左右。该车厂商指导价在7.999-15.19万元,目前终端还有点优惠,也算是薄利多销了。以1.5L出众新 朗逸,车主全款在七万多。

目前该车2025款已经上市,与2024款同步销售,不过新款的定价本身就较低。1.5L自吸发动机,最大马力110匹,匹配6AT变速箱。车身尺寸、内饰也都没有什么变化,唯独外观变化显著,且星空版和经典版的前脸也有明显的区分。

捷豹E-PACE 降价12万左右 最大降幅44%

捷豹在华销量较为惨淡,在售的三款车型中,当属E-PACE销量最低,3月份销量不佳。E-PACE是一款紧凑型SUV,有着圆润饱满的造型,是名副其实的“小豹子”。该车搭载1.5T+8AT变速箱或2.0T+9AT变速箱,后者的动力非常强劲,两车都配有48V轻混系统。不过1.5T的动力也足够用,成交量和关注度高些。

E-PACE的厂商指导价为26.38-32.10万元,经销商报价在14.80-18.40万,以青春运动版为例,车主裸车报价在16万左右,当然一句话地区不同价格不同。

别克微蓝6 降价2-4万

别克微蓝6这款车型是别克家族比较早的新能源车型,但销量较低,3月份销量只有600多台。这款车厂商指导价在11.28-16.89万元,目前降价能在8到9万元左右,2024款450km出行版续航里程较长,是众多车主的首选,目前网上车主裸车价格大概在8.6万左右,仅供参考。

该车搭载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30千瓦,最大扭矩265牛米,是一款较为轻盈的代步车型,也是网约车公司较为青睐的车型之一。

英菲尼迪QX50 降价10万+

英菲尼迪在华现在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单看这惨淡的销量就足以证明。目前在售的QX60和50两款车,月销量加起来也没多少。我们以QX50为例,该车厂商指导价在35.08-39.18万元,两驱领航版的车主裸车价格在22万元左右。但老涂说句真心话,22万级别的选择性太多了,而英菲尼迪品牌又相对小众,销量低也是在所难免。

目前该车型共有3款在售,全系标配了2.0T发动机,最大马力245匹,最大扭矩380牛米,匹配CVT无级变速箱,动力和性能都较为出众,可惜有点生不逢时了。

路虎揽胜极光 降价22-24万 最大降幅47%

如果说英菲尼迪是“举步维艰”,那捷豹路虎与它相比就是“半斤八两”。现在“二豪”的日子看来都不太好过,等会我们还要说说凯迪拉克。国产路虎共有两款车型,分别是极光和发运,月销都在700多台。目前极光的厂商指导价在39.28-47.58万元,而经销商报价却只有20.80-27.00万元左右,可谓是“腰斩价”。在北京2024款2.0T 249PS的车主裸车报价大概是在24万左右,而在一些三线城市,它的报价甚至更低,有的甚至在22万左右。路虎的政策是置换优于报废,如果有置换车辆,这台极光的上路价格可能就在24万左右。

这样一看,花24万买一台路虎极光还是很划算,毕竟有2.0T249匹马力,还匹配9AT变速箱。再加上时尚的外观和宽敞精致的内饰,情绪价值给到位了。

凯迪拉克XT5 最大降幅41%

其实凯迪拉克相比于英菲尼迪和路虎,日子还算是好过,毕竟车型众多,综合销量还是有的。但其在新能源领域乏善可陈,锐歌和傲歌的销量更是惨淡到两位数。经典车型XT5这两年也一直在“吃老本”,该车3月份销量在3000多台,近段时间也是起伏不定。该车目前推出了26.59-45.27万元的限时指导价,不够经销商报价比这个价格还要低,也就是到店还可以进一步探底。以2025 28T豪华型为例,目前车主裸车成交价在26万左右。

2025款车型相比于2024款改变较大,车身尺寸进行了全面加长和扩大,不过核心的237匹2.0T发动机和9AT变速箱没有改变。豪华型还增加了DOW开门预警、后方碰撞预警等主动安全功能,还增加了摄像头数量和毫米波雷达,目前已达到L2辅助驾驶等级。此外,该车的曲面屏幕也是一大亮点,相信会吸粉不少。

宝马iX3 降价15万左右 最大降幅37%

宝马销量最好的车型当属3系,其次是5系,还是以传统燃油车为主打,它和奥迪一样,在新能源车型上显得有的捉襟见肘。就像宝马iX3,一个月销量不到2000台,而且目前没有换代和更新。目前iX3的厂商指导价为40.50-44.50万元,经销商报价26.65-29.25万元,2024款领先型的车主裸车报价在25万元左右。

2024款在售两款车型,续航里程在530公里和540公里。两台车型都采用单电机后驱,电机总马力286匹,总功率210千瓦,三元锂电池储电。在售价方面,创领型比领先型贵4万元,这4万主要出在了内置行车记录仪、辅助泊车入位、寻迹倒车、感应后备箱、哈曼卡顿音响等方面,大家觉得值吗?

奥迪A4L 降价6-8万左右 最大降幅42%

今年2月,A4L悦享版上市,该车属于年代改款车型,换代产品一汽奥迪A5L将在年中上市。此次一共推出了4款车型,厂商指导价为28.98-36.28万元。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该车的入门价格还下调了3.2万元。此外,奥迪还推出了终身质保政策,限时到5月31日。目前200万辆悦享版40TFSI豪华型的车主裸车价格在20万左右。

这款车型依旧沿用了老款的设计,外观和内饰都是如此。动力方面,也没有什么变化,依旧采用2.0T的两款动力,最大马力分别为190匹和245匹,匹配7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奔驰GLB 降价12-15万 最大降幅近50%

昨天GLB还降价11万,今天就一跃登上了降价榜的榜首,降价15.6万.不得不说,车市真是瞬息万变。该车降价原因跟车型小众销量偏少都有关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新款上市。GLB在今年的4月1日推出了2025款车型。

相比于2024改款相比,外观、尺寸、内饰、动力都没有任何变化,唯独增加了主动安全方面的配置,诸如车道偏离预警、DOW开门预警、并线辅助等功能,官方售价相同,但实际店内优惠会有差距,在8000到1万元不等,如果不需要此功能的朋友,可以选择2024改款车型。目前各大网站的“车主价格”参差不齐,以220动感型为例,最低的裸车价格在20.5万左右。

本田型格 降价5万左右

本田的热销车型主要是CR-V、雅阁和皓影等,型格这款车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销量自然不高,一个月也只有不到2000台的量。该车的官方指导价为12.99-18.69万元。不过新款的型格在3月刚刚上市,目前在网上还没有车主价格公布,参考2023款240TURBO CVT科技版的裸车价格在11万上下。

新款型格的外观与2023款有着明显的变化,中网外沿增加了黑色饰板,进气口变为上扬造型,整体看上去更加有活力。内饰方面,型格没有什么变化。动力方面,型格有1.5T和2.0L可选。值得注意的是,型格还有手动挡车型,匹配6MT变速箱,增加了驾驶乐趣。

沃尔沃XC60 降价15万左右

XC60在沃尔沃体系中销量算不错的,月销5000台左右。该车的厂商指导价为39.69-45.89万元,经销商报价在24.90-29.90万元。以2025款B5智逸豪华版为例,该车型销量最佳,车主裸车成交价在25万元左右。

2025款与2024款车型在外观和尺寸方面没有什么变化,发动机依旧采用250匹马力的2.0T发动机,不过改为B420T11型号,这款发动机采用米勒循环 + 奥拓循环双模式。在低负载时采用米勒循环降低油耗,高负载时切换奥拓循环保证动力。此外,新车还增加了防侧翻系统、前方感知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

大众凌度 降价4-6万左右

凌度在大众体系中的销量非常弱小,甚至进不了前15名,每个月有两三千台左右的销量,还不及朗逸、帕萨特等车型的零头。

目前2025款凌渡L已经有了申报图,新车将搭载2.0T发动机或1.5T发动机。以280TSI DSG潮辣版为例,新款与老款相比,主要变化的是车辆的外观和尺寸,新车命名为凌渡L GTS,提供了格栅、车顶、后视镜、轮圈的运动黑化处理套装。2025款新增的2.0T版本最大功率将达到220马力,同时,凌渡取消了1.2T版本。新车将在第二季度完成上市。

目前2025款凌渡L200TSI DSG潮辣版的车主裸车价格在11万左右。

乐道L60 有一定优惠幅度

作为新品牌的乐道在去年亮相以来,热度还可以,目前该车的月销量大概在四五千台左右。L60共推出4款车型,续航分别从525公里到730公里不等。该车有后驱和四驱两个版本,后驱版326匹,四驱版总功率462匹。

目前L60依旧是2024款车型,对于换代车型的消息目前乐道还没有公布,为了提高销量,乐道也对L60进行了一些优惠。

奥迪Q4 e-tron 降价11-13万左右 最大降幅38%

奥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建树远不及它的燃油车,e-tron系列的销量都不过千台,Q4e-tron在这其中销量还算是高的。该车厂商指导价28.99-36.71万,经销商报价17.39-22.03万元。以2024款40e-tron 创境版为例,车主裸车价格不足20万。

Q4e-tron目前有4款车型在售,均为纯电车型,CLTC续航里程在560公里和605公里,单电机总马力204匹,双电机版总马力313匹,全部为三元锂电池储电。除了创行版以外,Q4e-tron的其他车型都已达到L2级辅助驾驶等级。

宝马3系 降价8-10万左右 最大降幅35%

作为宝马的“销冠”,3系的销量还是非常可观的,一个月能达到1万多台。此次上海车展上,宝马还推出了3系50周年限量版,共限量2500台。限量版有磨砂纯灰和闪电紫两款专属配色,,B柱还有专属纪念标志。

言归正传,除了纪念版,2025款的3系有7款在售,其中325iM运动套装、325LiM运动套装、330LiM运动曜夜套装几款车型比较受欢迎。以325LiM运动套装为例,该车型的车主裸车价大概在21万元左右,330LiM运动曜夜套装大概在24万元左右。

马路上的“情绪杀手”该怎么管******

  “冲动是魔鬼,我当时太上头了,没想到一拳打下去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后果……”

  广东省深圳市俩货车司机在工地园区内因车辆通行问题起了口角,继而大打出手,其中一方受伤倒地,另一方也进了看守所。经伤情鉴定,被害人胡某某所受损伤为轻伤一级。愤怒的情绪消退后,打人司机何某某对此懊悔不已,可为时已晚,何某某最终被判处其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这并非个例。今年7月,上海一男子驾车途中遇后车鸣笛,突犯“路怒症”,超车后反复变道、别车、急刹,故意阻挡甚至停车堵住后车,斗气意味明显。

  近日,广东车主李先生好端端地排队依次进入隧道,结果一辆白色小车从右侧临近隧道口位置压实线加塞进来,两次变道别车,影响正常的行车安全。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因“路怒症”导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再次将“路怒症”这一社会问题推向了公众视野,引发了社会对于道路安全、文明驾驶及法律意识的深刻反思。

  据了解,所谓“路怒症”,是指带着愤怒情绪驾驶机动车,通常表现为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等行为。对“路怒症”行为,有网友如是说:“开斗气车,宁愿违法也不愿控制下自己的脾气吗?”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路怒症”害人害己,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带来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涉事司乘人员还可能因此承担相应的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对此应加大交通执法力度,运用技术手段规制“路怒症”,还应加强对司机的交通驾驶素质教育,让其更好遵守交通秩序。

  开车情绪易上头

  一遇事情就路怒

  “学开车之前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好好开着车就骂骂咧咧的,等自己会开车之后,发现有时候确实很难控制情绪。”

  今年26岁的北京女生王露露(化名)留着披肩长直发,齐刘海,穿着白色的短袖,与人聊天时轻声细语。很难想象,看上去这样温柔的她开车时却完全换了个人,行为举止十分彪悍:因前车车速过慢猛按喇叭;因旁边车辆突然变道而在驾驶座骂出声……

  王露露回忆说,有一次在路口等待红灯时,前面一辆车的司机在绿灯亮起后好几秒都没发动汽车,她按了一下喇叭提醒,那辆车的司机才慢悠悠地起步。王露露不想跟在慢车后面,就直接变道到旁边车道,与那辆车并驾行驶时才发现原来司机正把手机放在腿上玩,看到她后还把车窗降下来瞪着她,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王露露立马“怒”了,在接下来的行驶中,她找机会故意挡在那辆车前面,不让对方超车。对方司机也被激怒,开始不断地变道试图超越。两车在马路上展开了一场 “追逐战”,王露露一心想着较劲,在下一个路口险些从直行道驶进左转道;紧急变道时,还险些与前车发生碰撞。直到双方一个右转一个直行后,这场“战斗”才画上句号。

  像王露露一样开车时容易情绪“上头”的司机不在少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随机抽取900位司机开展问卷调查,约35%的司机承认自己属于“路怒族”。

  今年30岁出头的楼先生在广东珠海工作,他开车上路时常能碰到“路怒”司机。今年1月的一个工作日,他开车上班时,因为正值早高峰道路车辆比较多,于是刻意放慢了车速,和前车保持了一定安全距离,但没想到差点遭遇一场车祸。

  楼先生回忆称,正当他挂了低速挡,缓慢向前移动时,一辆黑色轿车突然从右前方斜插过来,擦着自己的车前灯加塞到自己前方,如果不是刹车及时,很可能已经造成交通事故了。

  楼先生随即下车查看,在敲了敲对方的车窗玻璃正准备询问对方为何不事先示警时,没想到对方反倒先发制人、怒气冲冲,一直抱怨楼先生开车太慢,别车是为了给他个教训。楼先生发现,对方车后座还坐着妇女和小孩,小孩似乎也被吓着了,捏着衣角往母亲怀里缩。

  楼先生感到无奈又不解:“开车留的安全距离,不是让别人加塞用的。就算你自己赶时间,但你不为小孩子想一想吗?如果真的出了车祸,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害人害己引纠纷

  车毁人亡酿悲剧

  今年7月,刘某驾驶小轿车在路上行驶时,与相向而行的车主马某发生言语冲突,双方互不相让,后冲突“升级”,马某出手将刘某打伤。马某被行政拘留10日。刘某起诉后,马某在调解过程中当场赔付医疗费6900余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的《轻罪治理白皮书》显示,因“路怒症”等问题导致的矛盾冲突增多,驾驶员乱停车、“强行加塞”等行为屡治不绝,成为引发当事双方肢体暴力的“导火索”。除此之外,由于司机情绪上头造成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悲剧亦时有发生。

  2021年8月5日,G4京港澳高速公路岳阳段北往南1411km处,发生了一起恶意别车案件。事后,恶意别车的驾驶人宋某说,自己当时是怀疑后方车辆想超车,自己气不过,就直接逼停后方车辆,还下车指责了对方两句。最终,该起恶意别车事件造成3车追尾,2人当场死亡,别车驾驶人宋某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批捕。

  受访专家认为,“路怒症”表面上是一种心理问题,其本质是对交通文明的漠视。

  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翔认为,现在“路怒症”越来越普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从社会整体来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很多人从上车前内心可能就憋着一股‘怨气’;从交通外部环境来看,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空间变大,而交通拥堵现象没有得到完全治理,人们通勤时间加长;从交通参与者来看,人们的权利意识提高,一方面有些人对交通规则理解不到位滥用权利,另一方面,人们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容忍度降低了,一旦感觉自己的路权被侵犯,就会通过不断鸣笛、别车等行为去表达,严重的情况下还要采取更为激烈的报复行为。”郑翔说。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海波看来,路怒症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路怒”司机交通及法治观念淡薄,是一种个人素质低下的表现,其主要表现为因交通矛盾引发个人情绪失控,继而产生攻击他人、拦车、别车、开车撞击他人等具体违法犯罪形式。

  严格执法和处罚

  用技术手段规制

  记者梳理近年来发生的相关案例,发现遭受处罚的“路怒症”司机,轻则扣驾驶分、罚款,重则可能被行政拘留甚至刑事拘留。

  黄海波介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虽没有直接针对“路怒症”作出专门规定,但对于“路怒症”情绪下伴随产生的强行超车、胡乱变线、追逐竞驶等行为都有相关规定及处罚措施。

  黄海波说,对于“路怒症”在驾驶过程中的一般交通违法行为,通常会依据交通安全法进行警告、罚款、记分等处理。涉及扰乱交通管理秩序的,则可能会被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给予罚款和拘留等行政处罚。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触犯危险驾驶、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等,则其行为即构成刑事犯罪,会被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涉嫌具体罪名包括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寻衅滋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等刑事犯罪。

  “路怒症”已成为不少司机的托词,开斗气车、肆意鸣笛、辱骂甚至超车、别车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时有发生。马路上的“情绪杀手”该怎么管?

  郑翔认为,现有法律法规对上述交通违法的行为规定较为完善,对此应严格执法。对于轻微违法,例如故意加塞、别车,如果没有造成交通事故,路上也没有现场执法人员进行处罚,其他驾驶员可以通过行车记录仪记录视频向交通管理部门举报。减少违法逃避处罚的可能性,同时加大处罚力度。

  她进一步提醒道,根据相关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所以遇到“路怒症”故意造成事故的,其他当事人要保持克制,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否则本来无责任的一方也可能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有‘路怒症’表现,乘客可以提醒司机情绪稳定,也可以利用平台及时报警,还可以进行投诉,交由平台去处理。”

  “从长期来看,可以考虑通过技术手段来规制这些行为,例如充分利用道路监控,对借道超车、占用对面车道等行为,自动触发拍摄自动进行处罚。”郑翔说,“还可以大力推行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运用,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路怒症’现象。”

  黄海波建议,应加强对司机交通驾驶素质教育,从驾校开始就应当加强对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让其更加主动遵守交通秩序。

  他进一步提到,建议有关部门推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尽快建立起专门针对“路怒”司机的惩戒制度,将“路怒”视作交通违法行为的加重情节,就像规范酒后驾车行为一样,规定对因“路怒”被处以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司机,由交通执法部门暂扣其一定期限的驾照,对再次因路怒症被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可以考虑永久吊销其驾驶证。“通过全方位的标本治理,遏制‘路怒症’现象。”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继续降价!2025年第一波降价信息汇总
  • 暫無評分 亞洲人成網i8禁止
  • 暫無點評 | 寫點評日本理論生活中的瑪麗1313
  • 马路上的“情绪杀手”该怎么管******

      “冲动是魔鬼,我当时太上头了,没想到一拳打下去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后果……”

      广东省深圳市俩货车司机在工地园区内因车辆通行问题起了口角,继而大打出手,其中一方受伤倒地,另一方也进了看守所。经伤情鉴定,被害人胡某某所受损伤为轻伤一级。愤怒的情绪消退后,打人司机何某某对此懊悔不已,可为时已晚,何某某最终被判处其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这并非个例。今年7月,上海一男子驾车途中遇后车鸣笛,突犯“路怒症”,超车后反复变道、别车、急刹,故意阻挡甚至停车堵住后车,斗气意味明显。

      近日,广东车主李先生好端端地排队依次进入隧道,结果一辆白色小车从右侧临近隧道口位置压实线加塞进来,两次变道别车,影响正常的行车安全。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因“路怒症”导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再次将“路怒症”这一社会问题推向了公众视野,引发了社会对于道路安全、文明驾驶及法律意识的深刻反思。

      据了解,所谓“路怒症”,是指带着愤怒情绪驾驶机动车,通常表现为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等行为。对“路怒症”行为,有网友如是说:“开斗气车,宁愿违法也不愿控制下自己的脾气吗?”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路怒症”害人害己,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带来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涉事司乘人员还可能因此承担相应的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对此应加大交通执法力度,运用技术手段规制“路怒症”,还应加强对司机的交通驾驶素质教育,让其更好遵守交通秩序。

      开车情绪易上头

      一遇事情就路怒

      “学开车之前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好好开着车就骂骂咧咧的,等自己会开车之后,发现有时候确实很难控制情绪。”

      今年26岁的北京女生王露露(化名)留着披肩长直发,齐刘海,穿着白色的短袖,与人聊天时轻声细语。很难想象,看上去这样温柔的她开车时却完全换了个人,行为举止十分彪悍:因前车车速过慢猛按喇叭;因旁边车辆突然变道而在驾驶座骂出声……

      王露露回忆说,有一次在路口等待红灯时,前面一辆车的司机在绿灯亮起后好几秒都没发动汽车,她按了一下喇叭提醒,那辆车的司机才慢悠悠地起步。王露露不想跟在慢车后面,就直接变道到旁边车道,与那辆车并驾行驶时才发现原来司机正把手机放在腿上玩,看到她后还把车窗降下来瞪着她,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王露露立马“怒”了,在接下来的行驶中,她找机会故意挡在那辆车前面,不让对方超车。对方司机也被激怒,开始不断地变道试图超越。两车在马路上展开了一场 “追逐战”,王露露一心想着较劲,在下一个路口险些从直行道驶进左转道;紧急变道时,还险些与前车发生碰撞。直到双方一个右转一个直行后,这场“战斗”才画上句号。

      像王露露一样开车时容易情绪“上头”的司机不在少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随机抽取900位司机开展问卷调查,约35%的司机承认自己属于“路怒族”。

      今年30岁出头的楼先生在广东珠海工作,他开车上路时常能碰到“路怒”司机。今年1月的一个工作日,他开车上班时,因为正值早高峰道路车辆比较多,于是刻意放慢了车速,和前车保持了一定安全距离,但没想到差点遭遇一场车祸。

      楼先生回忆称,正当他挂了低速挡,缓慢向前移动时,一辆黑色轿车突然从右前方斜插过来,擦着自己的车前灯加塞到自己前方,如果不是刹车及时,很可能已经造成交通事故了。

      楼先生随即下车查看,在敲了敲对方的车窗玻璃正准备询问对方为何不事先示警时,没想到对方反倒先发制人、怒气冲冲,一直抱怨楼先生开车太慢,别车是为了给他个教训。楼先生发现,对方车后座还坐着妇女和小孩,小孩似乎也被吓着了,捏着衣角往母亲怀里缩。

      楼先生感到无奈又不解:“开车留的安全距离,不是让别人加塞用的。就算你自己赶时间,但你不为小孩子想一想吗?如果真的出了车祸,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害人害己引纠纷

      车毁人亡酿悲剧

      今年7月,刘某驾驶小轿车在路上行驶时,与相向而行的车主马某发生言语冲突,双方互不相让,后冲突“升级”,马某出手将刘某打伤。马某被行政拘留10日。刘某起诉后,马某在调解过程中当场赔付医疗费6900余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的《轻罪治理白皮书》显示,因“路怒症”等问题导致的矛盾冲突增多,驾驶员乱停车、“强行加塞”等行为屡治不绝,成为引发当事双方肢体暴力的“导火索”。除此之外,由于司机情绪上头造成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悲剧亦时有发生。

      2021年8月5日,G4京港澳高速公路岳阳段北往南1411km处,发生了一起恶意别车案件。事后,恶意别车的驾驶人宋某说,自己当时是怀疑后方车辆想超车,自己气不过,就直接逼停后方车辆,还下车指责了对方两句。最终,该起恶意别车事件造成3车追尾,2人当场死亡,别车驾驶人宋某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批捕。

      受访专家认为,“路怒症”表面上是一种心理问题,其本质是对交通文明的漠视。

      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翔认为,现在“路怒症”越来越普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从社会整体来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很多人从上车前内心可能就憋着一股‘怨气’;从交通外部环境来看,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空间变大,而交通拥堵现象没有得到完全治理,人们通勤时间加长;从交通参与者来看,人们的权利意识提高,一方面有些人对交通规则理解不到位滥用权利,另一方面,人们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容忍度降低了,一旦感觉自己的路权被侵犯,就会通过不断鸣笛、别车等行为去表达,严重的情况下还要采取更为激烈的报复行为。”郑翔说。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海波看来,路怒症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路怒”司机交通及法治观念淡薄,是一种个人素质低下的表现,其主要表现为因交通矛盾引发个人情绪失控,继而产生攻击他人、拦车、别车、开车撞击他人等具体违法犯罪形式。

      严格执法和处罚

      用技术手段规制

      记者梳理近年来发生的相关案例,发现遭受处罚的“路怒症”司机,轻则扣驾驶分、罚款,重则可能被行政拘留甚至刑事拘留。

      黄海波介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虽没有直接针对“路怒症”作出专门规定,但对于“路怒症”情绪下伴随产生的强行超车、胡乱变线、追逐竞驶等行为都有相关规定及处罚措施。

      黄海波说,对于“路怒症”在驾驶过程中的一般交通违法行为,通常会依据交通安全法进行警告、罚款、记分等处理。涉及扰乱交通管理秩序的,则可能会被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给予罚款和拘留等行政处罚。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触犯危险驾驶、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等,则其行为即构成刑事犯罪,会被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涉嫌具体罪名包括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寻衅滋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等刑事犯罪。

      “路怒症”已成为不少司机的托词,开斗气车、肆意鸣笛、辱骂甚至超车、别车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时有发生。马路上的“情绪杀手”该怎么管?

      郑翔认为,现有法律法规对上述交通违法的行为规定较为完善,对此应严格执法。对于轻微违法,例如故意加塞、别车,如果没有造成交通事故,路上也没有现场执法人员进行处罚,其他驾驶员可以通过行车记录仪记录视频向交通管理部门举报。减少违法逃避处罚的可能性,同时加大处罚力度。

      她进一步提醒道,根据相关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所以遇到“路怒症”故意造成事故的,其他当事人要保持克制,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否则本来无责任的一方也可能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有‘路怒症’表现,乘客可以提醒司机情绪稳定,也可以利用平台及时报警,还可以进行投诉,交由平台去处理。”

      “从长期来看,可以考虑通过技术手段来规制这些行为,例如充分利用道路监控,对借道超车、占用对面车道等行为,自动触发拍摄自动进行处罚。”郑翔说,“还可以大力推行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运用,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路怒症’现象。”

      黄海波建议,应加强对司机交通驾驶素质教育,从驾校开始就应当加强对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让其更加主动遵守交通秩序。

      他进一步提到,建议有关部门推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尽快建立起专门针对“路怒”司机的惩戒制度,将“路怒”视作交通违法行为的加重情节,就像规范酒后驾车行为一样,规定对因“路怒”被处以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司机,由交通执法部门暂扣其一定期限的驾照,对再次因路怒症被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可以考虑永久吊销其驾驶证。“通过全方位的标本治理,遏制‘路怒症’现象。”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 概覽與點評

餐廳介紹

據防城港論壇評論:马路上的“情绪杀手”该怎么管******

  “冲动是魔鬼,我当时太上头了,没想到一拳打下去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后果……”

  广东省深圳市俩货车司机在工地园区内因车辆通行问题起了口角,继而大打出手,其中一方受伤倒地,另一方也进了看守所。经伤情鉴定,被害人胡某某所受损伤为轻伤一级。愤怒的情绪消退后,打人司机何某某对此懊悔不已,可为时已晚,何某某最终被判处其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这并非个例。今年7月,上海一男子驾车途中遇后车鸣笛,突犯“路怒症”,超车后反复变道、别车、急刹,故意阻挡甚至停车堵住后车,斗气意味明显。

  近日,广东车主李先生好端端地排队依次进入隧道,结果一辆白色小车从右侧临近隧道口位置压实线加塞进来,两次变道别车,影响正常的行车安全。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因“路怒症”导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再次将“路怒症”这一社会问题推向了公众视野,引发了社会对于道路安全、文明驾驶及法律意识的深刻反思。

  据了解,所谓“路怒症”,是指带着愤怒情绪驾驶机动车,通常表现为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等行为。对“路怒症”行为,有网友如是说:“开斗气车,宁愿违法也不愿控制下自己的脾气吗?”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路怒症”害人害己,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带来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涉事司乘人员还可能因此承担相应的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对此应加大交通执法力度,运用技术手段规制“路怒症”,还应加强对司机的交通驾驶素质教育,让其更好遵守交通秩序。

  开车情绪易上头

  一遇事情就路怒

  “学开车之前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好好开着车就骂骂咧咧的,等自己会开车之后,发现有时候确实很难控制情绪。”

  今年26岁的北京女生王露露(化名)留着披肩长直发,齐刘海,穿着白色的短袖,与人聊天时轻声细语。很难想象,看上去这样温柔的她开车时却完全换了个人,行为举止十分彪悍:因前车车速过慢猛按喇叭;因旁边车辆突然变道而在驾驶座骂出声……

  王露露回忆说,有一次在路口等待红灯时,前面一辆车的司机在绿灯亮起后好几秒都没发动汽车,她按了一下喇叭提醒,那辆车的司机才慢悠悠地起步。王露露不想跟在慢车后面,就直接变道到旁边车道,与那辆车并驾行驶时才发现原来司机正把手机放在腿上玩,看到她后还把车窗降下来瞪着她,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王露露立马“怒”了,在接下来的行驶中,她找机会故意挡在那辆车前面,不让对方超车。对方司机也被激怒,开始不断地变道试图超越。两车在马路上展开了一场 “追逐战”,王露露一心想着较劲,在下一个路口险些从直行道驶进左转道;紧急变道时,还险些与前车发生碰撞。直到双方一个右转一个直行后,这场“战斗”才画上句号。

  像王露露一样开车时容易情绪“上头”的司机不在少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随机抽取900位司机开展问卷调查,约35%的司机承认自己属于“路怒族”。

  今年30岁出头的楼先生在广东珠海工作,他开车上路时常能碰到“路怒”司机。今年1月的一个工作日,他开车上班时,因为正值早高峰道路车辆比较多,于是刻意放慢了车速,和前车保持了一定安全距离,但没想到差点遭遇一场车祸。

  楼先生回忆称,正当他挂了低速挡,缓慢向前移动时,一辆黑色轿车突然从右前方斜插过来,擦着自己的车前灯加塞到自己前方,如果不是刹车及时,很可能已经造成交通事故了。

  楼先生随即下车查看,在敲了敲对方的车窗玻璃正准备询问对方为何不事先示警时,没想到对方反倒先发制人、怒气冲冲,一直抱怨楼先生开车太慢,别车是为了给他个教训。楼先生发现,对方车后座还坐着妇女和小孩,小孩似乎也被吓着了,捏着衣角往母亲怀里缩。

  楼先生感到无奈又不解:“开车留的安全距离,不是让别人加塞用的。就算你自己赶时间,但你不为小孩子想一想吗?如果真的出了车祸,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害人害己引纠纷

  车毁人亡酿悲剧

  今年7月,刘某驾驶小轿车在路上行驶时,与相向而行的车主马某发生言语冲突,双方互不相让,后冲突“升级”,马某出手将刘某打伤。马某被行政拘留10日。刘某起诉后,马某在调解过程中当场赔付医疗费6900余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的《轻罪治理白皮书》显示,因“路怒症”等问题导致的矛盾冲突增多,驾驶员乱停车、“强行加塞”等行为屡治不绝,成为引发当事双方肢体暴力的“导火索”。除此之外,由于司机情绪上头造成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悲剧亦时有发生。

  2021年8月5日,G4京港澳高速公路岳阳段北往南1411km处,发生了一起恶意别车案件。事后,恶意别车的驾驶人宋某说,自己当时是怀疑后方车辆想超车,自己气不过,就直接逼停后方车辆,还下车指责了对方两句。最终,该起恶意别车事件造成3车追尾,2人当场死亡,别车驾驶人宋某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批捕。

  受访专家认为,“路怒症”表面上是一种心理问题,其本质是对交通文明的漠视。

  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翔认为,现在“路怒症”越来越普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从社会整体来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很多人从上车前内心可能就憋着一股‘怨气’;从交通外部环境来看,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空间变大,而交通拥堵现象没有得到完全治理,人们通勤时间加长;从交通参与者来看,人们的权利意识提高,一方面有些人对交通规则理解不到位滥用权利,另一方面,人们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容忍度降低了,一旦感觉自己的路权被侵犯,就会通过不断鸣笛、别车等行为去表达,严重的情况下还要采取更为激烈的报复行为。”郑翔说。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海波看来,路怒症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路怒”司机交通及法治观念淡薄,是一种个人素质低下的表现,其主要表现为因交通矛盾引发个人情绪失控,继而产生攻击他人、拦车、别车、开车撞击他人等具体违法犯罪形式。

  严格执法和处罚

  用技术手段规制

  记者梳理近年来发生的相关案例,发现遭受处罚的“路怒症”司机,轻则扣驾驶分、罚款,重则可能被行政拘留甚至刑事拘留。

  黄海波介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虽没有直接针对“路怒症”作出专门规定,但对于“路怒症”情绪下伴随产生的强行超车、胡乱变线、追逐竞驶等行为都有相关规定及处罚措施。

  黄海波说,对于“路怒症”在驾驶过程中的一般交通违法行为,通常会依据交通安全法进行警告、罚款、记分等处理。涉及扰乱交通管理秩序的,则可能会被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给予罚款和拘留等行政处罚。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触犯危险驾驶、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等,则其行为即构成刑事犯罪,会被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涉嫌具体罪名包括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寻衅滋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等刑事犯罪。

  “路怒症”已成为不少司机的托词,开斗气车、肆意鸣笛、辱骂甚至超车、别车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时有发生。马路上的“情绪杀手”该怎么管?

  郑翔认为,现有法律法规对上述交通违法的行为规定较为完善,对此应严格执法。对于轻微违法,例如故意加塞、别车,如果没有造成交通事故,路上也没有现场执法人员进行处罚,其他驾驶员可以通过行车记录仪记录视频向交通管理部门举报。减少违法逃避处罚的可能性,同时加大处罚力度。

  她进一步提醒道,根据相关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所以遇到“路怒症”故意造成事故的,其他当事人要保持克制,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否则本来无责任的一方也可能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有‘路怒症’表现,乘客可以提醒司机情绪稳定,也可以利用平台及时报警,还可以进行投诉,交由平台去处理。”

  “从长期来看,可以考虑通过技术手段来规制这些行为,例如充分利用道路监控,对借道超车、占用对面车道等行为,自动触发拍摄自动进行处罚。”郑翔说,“还可以大力推行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运用,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路怒症’现象。”

  黄海波建议,应加强对司机交通驾驶素质教育,从驾校开始就应当加强对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让其更加主动遵守交通秩序。

  他进一步提到,建议有关部门推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尽快建立起专门针对“路怒”司机的惩戒制度,将“路怒”视作交通违法行为的加重情节,就像规范酒后驾车行为一样,规定对因“路怒”被处以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司机,由交通执法部门暂扣其一定期限的驾照,对再次因路怒症被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可以考虑永久吊销其驾驶证。“通过全方位的标本治理,遏制‘路怒症’现象。”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马路上的“情绪杀手”该怎么管******

  “冲动是魔鬼,我当时太上头了,没想到一拳打下去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后果……”

  广东省深圳市俩货车司机在工地园区内因车辆通行问题起了口角,继而大打出手,其中一方受伤倒地,另一方也进了看守所。经伤情鉴定,被害人胡某某所受损伤为轻伤一级。愤怒的情绪消退后,打人司机何某某对此懊悔不已,可为时已晚,何某某最终被判处其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这并非个例。今年7月,上海一男子驾车途中遇后车鸣笛,突犯“路怒症”,超车后反复变道、别车、急刹,故意阻挡甚至停车堵住后车,斗气意味明显。

  近日,广东车主李先生好端端地排队依次进入隧道,结果一辆白色小车从右侧临近隧道口位置压实线加塞进来,两次变道别车,影响正常的行车安全。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因“路怒症”导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再次将“路怒症”这一社会问题推向了公众视野,引发了社会对于道路安全、文明驾驶及法律意识的深刻反思。

  据了解,所谓“路怒症”,是指带着愤怒情绪驾驶机动车,通常表现为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等行为。对“路怒症”行为,有网友如是说:“开斗气车,宁愿违法也不愿控制下自己的脾气吗?”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路怒症”害人害己,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带来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涉事司乘人员还可能因此承担相应的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对此应加大交通执法力度,运用技术手段规制“路怒症”,还应加强对司机的交通驾驶素质教育,让其更好遵守交通秩序。

  开车情绪易上头

  一遇事情就路怒

  “学开车之前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好好开着车就骂骂咧咧的,等自己会开车之后,发现有时候确实很难控制情绪。”

  今年26岁的北京女生王露露(化名)留着披肩长直发,齐刘海,穿着白色的短袖,与人聊天时轻声细语。很难想象,看上去这样温柔的她开车时却完全换了个人,行为举止十分彪悍:因前车车速过慢猛按喇叭;因旁边车辆突然变道而在驾驶座骂出声……

  王露露回忆说,有一次在路口等待红灯时,前面一辆车的司机在绿灯亮起后好几秒都没发动汽车,她按了一下喇叭提醒,那辆车的司机才慢悠悠地起步。王露露不想跟在慢车后面,就直接变道到旁边车道,与那辆车并驾行驶时才发现原来司机正把手机放在腿上玩,看到她后还把车窗降下来瞪着她,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王露露立马“怒”了,在接下来的行驶中,她找机会故意挡在那辆车前面,不让对方超车。对方司机也被激怒,开始不断地变道试图超越。两车在马路上展开了一场 “追逐战”,王露露一心想着较劲,在下一个路口险些从直行道驶进左转道;紧急变道时,还险些与前车发生碰撞。直到双方一个右转一个直行后,这场“战斗”才画上句号。

  像王露露一样开车时容易情绪“上头”的司机不在少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随机抽取900位司机开展问卷调查,约35%的司机承认自己属于“路怒族”。

  今年30岁出头的楼先生在广东珠海工作,他开车上路时常能碰到“路怒”司机。今年1月的一个工作日,他开车上班时,因为正值早高峰道路车辆比较多,于是刻意放慢了车速,和前车保持了一定安全距离,但没想到差点遭遇一场车祸。

  楼先生回忆称,正当他挂了低速挡,缓慢向前移动时,一辆黑色轿车突然从右前方斜插过来,擦着自己的车前灯加塞到自己前方,如果不是刹车及时,很可能已经造成交通事故了。

  楼先生随即下车查看,在敲了敲对方的车窗玻璃正准备询问对方为何不事先示警时,没想到对方反倒先发制人、怒气冲冲,一直抱怨楼先生开车太慢,别车是为了给他个教训。楼先生发现,对方车后座还坐着妇女和小孩,小孩似乎也被吓着了,捏着衣角往母亲怀里缩。

  楼先生感到无奈又不解:“开车留的安全距离,不是让别人加塞用的。就算你自己赶时间,但你不为小孩子想一想吗?如果真的出了车祸,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害人害己引纠纷

  车毁人亡酿悲剧

  今年7月,刘某驾驶小轿车在路上行驶时,与相向而行的车主马某发生言语冲突,双方互不相让,后冲突“升级”,马某出手将刘某打伤。马某被行政拘留10日。刘某起诉后,马某在调解过程中当场赔付医疗费6900余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的《轻罪治理白皮书》显示,因“路怒症”等问题导致的矛盾冲突增多,驾驶员乱停车、“强行加塞”等行为屡治不绝,成为引发当事双方肢体暴力的“导火索”。除此之外,由于司机情绪上头造成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悲剧亦时有发生。

  2021年8月5日,G4京港澳高速公路岳阳段北往南1411km处,发生了一起恶意别车案件。事后,恶意别车的驾驶人宋某说,自己当时是怀疑后方车辆想超车,自己气不过,就直接逼停后方车辆,还下车指责了对方两句。最终,该起恶意别车事件造成3车追尾,2人当场死亡,别车驾驶人宋某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批捕。

  受访专家认为,“路怒症”表面上是一种心理问题,其本质是对交通文明的漠视。

  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翔认为,现在“路怒症”越来越普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从社会整体来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很多人从上车前内心可能就憋着一股‘怨气’;从交通外部环境来看,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空间变大,而交通拥堵现象没有得到完全治理,人们通勤时间加长;从交通参与者来看,人们的权利意识提高,一方面有些人对交通规则理解不到位滥用权利,另一方面,人们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容忍度降低了,一旦感觉自己的路权被侵犯,就会通过不断鸣笛、别车等行为去表达,严重的情况下还要采取更为激烈的报复行为。”郑翔说。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海波看来,路怒症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路怒”司机交通及法治观念淡薄,是一种个人素质低下的表现,其主要表现为因交通矛盾引发个人情绪失控,继而产生攻击他人、拦车、别车、开车撞击他人等具体违法犯罪形式。

  严格执法和处罚

  用技术手段规制

  记者梳理近年来发生的相关案例,发现遭受处罚的“路怒症”司机,轻则扣驾驶分、罚款,重则可能被行政拘留甚至刑事拘留。

  黄海波介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虽没有直接针对“路怒症”作出专门规定,但对于“路怒症”情绪下伴随产生的强行超车、胡乱变线、追逐竞驶等行为都有相关规定及处罚措施。

  黄海波说,对于“路怒症”在驾驶过程中的一般交通违法行为,通常会依据交通安全法进行警告、罚款、记分等处理。涉及扰乱交通管理秩序的,则可能会被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给予罚款和拘留等行政处罚。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触犯危险驾驶、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等,则其行为即构成刑事犯罪,会被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涉嫌具体罪名包括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寻衅滋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等刑事犯罪。

  “路怒症”已成为不少司机的托词,开斗气车、肆意鸣笛、辱骂甚至超车、别车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时有发生。马路上的“情绪杀手”该怎么管?

  郑翔认为,现有法律法规对上述交通违法的行为规定较为完善,对此应严格执法。对于轻微违法,例如故意加塞、别车,如果没有造成交通事故,路上也没有现场执法人员进行处罚,其他驾驶员可以通过行车记录仪记录视频向交通管理部门举报。减少违法逃避处罚的可能性,同时加大处罚力度。

  她进一步提醒道,根据相关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所以遇到“路怒症”故意造成事故的,其他当事人要保持克制,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否则本来无责任的一方也可能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有‘路怒症’表现,乘客可以提醒司机情绪稳定,也可以利用平台及时报警,还可以进行投诉,交由平台去处理。”

  “从长期来看,可以考虑通过技术手段来规制这些行为,例如充分利用道路监控,对借道超车、占用对面车道等行为,自动触发拍摄自动进行处罚。”郑翔说,“还可以大力推行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运用,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路怒症’现象。”

  黄海波建议,应加强对司机交通驾驶素质教育,从驾校开始就应当加强对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让其更加主动遵守交通秩序。

  他进一步提到,建议有关部门推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尽快建立起专门针对“路怒”司机的惩戒制度,将“路怒”视作交通违法行为的加重情节,就像规范酒后驾车行为一样,规定对因“路怒”被处以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司机,由交通执法部门暂扣其一定期限的驾照,对再次因路怒症被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可以考虑永久吊销其驾驶证。“通过全方位的标本治理,遏制‘路怒症’现象。”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注:地圖位置標注僅供參考,具體情況以實際道路標實信息為準。

0 /5分

马路上的“情绪杀手”该怎么管******

  “冲动是魔鬼,我当时太上头了,没想到一拳打下去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后果……”

  广东省深圳市俩货车司机在工地园区内因车辆通行问题起了口角,继而大打出手,其中一方受伤倒地,另一方也进了看守所。经伤情鉴定,被害人胡某某所受损伤为轻伤一级。愤怒的情绪消退后,打人司机何某某对此懊悔不已,可为时已晚,何某某最终被判处其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这并非个例。今年7月,上海一男子驾车途中遇后车鸣笛,突犯“路怒症”,超车后反复变道、别车、急刹,故意阻挡甚至停车堵住后车,斗气意味明显。

  近日,广东车主李先生好端端地排队依次进入隧道,结果一辆白色小车从右侧临近隧道口位置压实线加塞进来,两次变道别车,影响正常的行车安全。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因“路怒症”导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再次将“路怒症”这一社会问题推向了公众视野,引发了社会对于道路安全、文明驾驶及法律意识的深刻反思。

  据了解,所谓“路怒症”,是指带着愤怒情绪驾驶机动车,通常表现为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等行为。对“路怒症”行为,有网友如是说:“开斗气车,宁愿违法也不愿控制下自己的脾气吗?”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路怒症”害人害己,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带来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涉事司乘人员还可能因此承担相应的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对此应加大交通执法力度,运用技术手段规制“路怒症”,还应加强对司机的交通驾驶素质教育,让其更好遵守交通秩序。

  开车情绪易上头

  一遇事情就路怒

  “学开车之前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好好开着车就骂骂咧咧的,等自己会开车之后,发现有时候确实很难控制情绪。”

  今年26岁的北京女生王露露(化名)留着披肩长直发,齐刘海,穿着白色的短袖,与人聊天时轻声细语。很难想象,看上去这样温柔的她开车时却完全换了个人,行为举止十分彪悍:因前车车速过慢猛按喇叭;因旁边车辆突然变道而在驾驶座骂出声……

  王露露回忆说,有一次在路口等待红灯时,前面一辆车的司机在绿灯亮起后好几秒都没发动汽车,她按了一下喇叭提醒,那辆车的司机才慢悠悠地起步。王露露不想跟在慢车后面,就直接变道到旁边车道,与那辆车并驾行驶时才发现原来司机正把手机放在腿上玩,看到她后还把车窗降下来瞪着她,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王露露立马“怒”了,在接下来的行驶中,她找机会故意挡在那辆车前面,不让对方超车。对方司机也被激怒,开始不断地变道试图超越。两车在马路上展开了一场 “追逐战”,王露露一心想着较劲,在下一个路口险些从直行道驶进左转道;紧急变道时,还险些与前车发生碰撞。直到双方一个右转一个直行后,这场“战斗”才画上句号。

  像王露露一样开车时容易情绪“上头”的司机不在少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随机抽取900位司机开展问卷调查,约35%的司机承认自己属于“路怒族”。

  今年30岁出头的楼先生在广东珠海工作,他开车上路时常能碰到“路怒”司机。今年1月的一个工作日,他开车上班时,因为正值早高峰道路车辆比较多,于是刻意放慢了车速,和前车保持了一定安全距离,但没想到差点遭遇一场车祸。

  楼先生回忆称,正当他挂了低速挡,缓慢向前移动时,一辆黑色轿车突然从右前方斜插过来,擦着自己的车前灯加塞到自己前方,如果不是刹车及时,很可能已经造成交通事故了。

  楼先生随即下车查看,在敲了敲对方的车窗玻璃正准备询问对方为何不事先示警时,没想到对方反倒先发制人、怒气冲冲,一直抱怨楼先生开车太慢,别车是为了给他个教训。楼先生发现,对方车后座还坐着妇女和小孩,小孩似乎也被吓着了,捏着衣角往母亲怀里缩。

  楼先生感到无奈又不解:“开车留的安全距离,不是让别人加塞用的。就算你自己赶时间,但你不为小孩子想一想吗?如果真的出了车祸,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害人害己引纠纷

  车毁人亡酿悲剧

  今年7月,刘某驾驶小轿车在路上行驶时,与相向而行的车主马某发生言语冲突,双方互不相让,后冲突“升级”,马某出手将刘某打伤。马某被行政拘留10日。刘某起诉后,马某在调解过程中当场赔付医疗费6900余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的《轻罪治理白皮书》显示,因“路怒症”等问题导致的矛盾冲突增多,驾驶员乱停车、“强行加塞”等行为屡治不绝,成为引发当事双方肢体暴力的“导火索”。除此之外,由于司机情绪上头造成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悲剧亦时有发生。

  2021年8月5日,G4京港澳高速公路岳阳段北往南1411km处,发生了一起恶意别车案件。事后,恶意别车的驾驶人宋某说,自己当时是怀疑后方车辆想超车,自己气不过,就直接逼停后方车辆,还下车指责了对方两句。最终,该起恶意别车事件造成3车追尾,2人当场死亡,别车驾驶人宋某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批捕。

  受访专家认为,“路怒症”表面上是一种心理问题,其本质是对交通文明的漠视。

  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翔认为,现在“路怒症”越来越普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从社会整体来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很多人从上车前内心可能就憋着一股‘怨气’;从交通外部环境来看,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空间变大,而交通拥堵现象没有得到完全治理,人们通勤时间加长;从交通参与者来看,人们的权利意识提高,一方面有些人对交通规则理解不到位滥用权利,另一方面,人们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容忍度降低了,一旦感觉自己的路权被侵犯,就会通过不断鸣笛、别车等行为去表达,严重的情况下还要采取更为激烈的报复行为。”郑翔说。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海波看来,路怒症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路怒”司机交通及法治观念淡薄,是一种个人素质低下的表现,其主要表现为因交通矛盾引发个人情绪失控,继而产生攻击他人、拦车、别车、开车撞击他人等具体违法犯罪形式。

  严格执法和处罚

  用技术手段规制

  记者梳理近年来发生的相关案例,发现遭受处罚的“路怒症”司机,轻则扣驾驶分、罚款,重则可能被行政拘留甚至刑事拘留。

  黄海波介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虽没有直接针对“路怒症”作出专门规定,但对于“路怒症”情绪下伴随产生的强行超车、胡乱变线、追逐竞驶等行为都有相关规定及处罚措施。

  黄海波说,对于“路怒症”在驾驶过程中的一般交通违法行为,通常会依据交通安全法进行警告、罚款、记分等处理。涉及扰乱交通管理秩序的,则可能会被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给予罚款和拘留等行政处罚。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触犯危险驾驶、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等,则其行为即构成刑事犯罪,会被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涉嫌具体罪名包括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寻衅滋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等刑事犯罪。

  “路怒症”已成为不少司机的托词,开斗气车、肆意鸣笛、辱骂甚至超车、别车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时有发生。马路上的“情绪杀手”该怎么管?

  郑翔认为,现有法律法规对上述交通违法的行为规定较为完善,对此应严格执法。对于轻微违法,例如故意加塞、别车,如果没有造成交通事故,路上也没有现场执法人员进行处罚,其他驾驶员可以通过行车记录仪记录视频向交通管理部门举报。减少违法逃避处罚的可能性,同时加大处罚力度。

  她进一步提醒道,根据相关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所以遇到“路怒症”故意造成事故的,其他当事人要保持克制,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否则本来无责任的一方也可能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有‘路怒症’表现,乘客可以提醒司机情绪稳定,也可以利用平台及时报警,还可以进行投诉,交由平台去处理。”

  “从长期来看,可以考虑通过技术手段来规制这些行为,例如充分利用道路监控,对借道超车、占用对面车道等行为,自动触发拍摄自动进行处罚。”郑翔说,“还可以大力推行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运用,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路怒症’现象。”

  黄海波建议,应加强对司机交通驾驶素质教育,从驾校开始就应当加强对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让其更加主动遵守交通秩序。

  他进一步提到,建议有关部门推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尽快建立起专门针对“路怒”司机的惩戒制度,将“路怒”视作交通违法行为的加重情节,就像规范酒后驾车行为一样,规定对因“路怒”被处以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司机,由交通执法部门暂扣其一定期限的驾照,对再次因路怒症被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可以考虑永久吊销其驾驶证。“通过全方位的标本治理,遏制‘路怒症’现象。”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寫點評黃色毛片視頻在線觀看 马路上的“情绪杀手”该怎么管******

  “冲动是魔鬼,我当时太上头了,没想到一拳打下去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后果……”

  广东省深圳市俩货车司机在工地园区内因车辆通行问题起了口角,继而大打出手,其中一方受伤倒地,另一方也进了看守所。经伤情鉴定,被害人胡某某所受损伤为轻伤一级。愤怒的情绪消退后,打人司机何某某对此懊悔不已,可为时已晚,何某某最终被判处其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这并非个例。今年7月,上海一男子驾车途中遇后车鸣笛,突犯“路怒症”,超车后反复变道、别车、急刹,故意阻挡甚至停车堵住后车,斗气意味明显。

  近日,广东车主李先生好端端地排队依次进入隧道,结果一辆白色小车从右侧临近隧道口位置压实线加塞进来,两次变道别车,影响正常的行车安全。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因“路怒症”导致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再次将“路怒症”这一社会问题推向了公众视野,引发了社会对于道路安全、文明驾驶及法律意识的深刻反思。

  据了解,所谓“路怒症”,是指带着愤怒情绪驾驶机动车,通常表现为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等行为。对“路怒症”行为,有网友如是说:“开斗气车,宁愿违法也不愿控制下自己的脾气吗?”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路怒症”害人害己,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带来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涉事司乘人员还可能因此承担相应的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对此应加大交通执法力度,运用技术手段规制“路怒症”,还应加强对司机的交通驾驶素质教育,让其更好遵守交通秩序。

  开车情绪易上头

  一遇事情就路怒

  “学开车之前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好好开着车就骂骂咧咧的,等自己会开车之后,发现有时候确实很难控制情绪。”

  今年26岁的北京女生王露露(化名)留着披肩长直发,齐刘海,穿着白色的短袖,与人聊天时轻声细语。很难想象,看上去这样温柔的她开车时却完全换了个人,行为举止十分彪悍:因前车车速过慢猛按喇叭;因旁边车辆突然变道而在驾驶座骂出声……

  王露露回忆说,有一次在路口等待红灯时,前面一辆车的司机在绿灯亮起后好几秒都没发动汽车,她按了一下喇叭提醒,那辆车的司机才慢悠悠地起步。王露露不想跟在慢车后面,就直接变道到旁边车道,与那辆车并驾行驶时才发现原来司机正把手机放在腿上玩,看到她后还把车窗降下来瞪着她,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王露露立马“怒”了,在接下来的行驶中,她找机会故意挡在那辆车前面,不让对方超车。对方司机也被激怒,开始不断地变道试图超越。两车在马路上展开了一场 “追逐战”,王露露一心想着较劲,在下一个路口险些从直行道驶进左转道;紧急变道时,还险些与前车发生碰撞。直到双方一个右转一个直行后,这场“战斗”才画上句号。

  像王露露一样开车时容易情绪“上头”的司机不在少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随机抽取900位司机开展问卷调查,约35%的司机承认自己属于“路怒族”。

  今年30岁出头的楼先生在广东珠海工作,他开车上路时常能碰到“路怒”司机。今年1月的一个工作日,他开车上班时,因为正值早高峰道路车辆比较多,于是刻意放慢了车速,和前车保持了一定安全距离,但没想到差点遭遇一场车祸。

  楼先生回忆称,正当他挂了低速挡,缓慢向前移动时,一辆黑色轿车突然从右前方斜插过来,擦着自己的车前灯加塞到自己前方,如果不是刹车及时,很可能已经造成交通事故了。

  楼先生随即下车查看,在敲了敲对方的车窗玻璃正准备询问对方为何不事先示警时,没想到对方反倒先发制人、怒气冲冲,一直抱怨楼先生开车太慢,别车是为了给他个教训。楼先生发现,对方车后座还坐着妇女和小孩,小孩似乎也被吓着了,捏着衣角往母亲怀里缩。

  楼先生感到无奈又不解:“开车留的安全距离,不是让别人加塞用的。就算你自己赶时间,但你不为小孩子想一想吗?如果真的出了车祸,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害人害己引纠纷

  车毁人亡酿悲剧

  今年7月,刘某驾驶小轿车在路上行驶时,与相向而行的车主马某发生言语冲突,双方互不相让,后冲突“升级”,马某出手将刘某打伤。马某被行政拘留10日。刘某起诉后,马某在调解过程中当场赔付医疗费6900余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的《轻罪治理白皮书》显示,因“路怒症”等问题导致的矛盾冲突增多,驾驶员乱停车、“强行加塞”等行为屡治不绝,成为引发当事双方肢体暴力的“导火索”。除此之外,由于司机情绪上头造成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悲剧亦时有发生。

  2021年8月5日,G4京港澳高速公路岳阳段北往南1411km处,发生了一起恶意别车案件。事后,恶意别车的驾驶人宋某说,自己当时是怀疑后方车辆想超车,自己气不过,就直接逼停后方车辆,还下车指责了对方两句。最终,该起恶意别车事件造成3车追尾,2人当场死亡,别车驾驶人宋某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批捕。

  受访专家认为,“路怒症”表面上是一种心理问题,其本质是对交通文明的漠视。

  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郑翔认为,现在“路怒症”越来越普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从社会整体来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很多人从上车前内心可能就憋着一股‘怨气’;从交通外部环境来看,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空间变大,而交通拥堵现象没有得到完全治理,人们通勤时间加长;从交通参与者来看,人们的权利意识提高,一方面有些人对交通规则理解不到位滥用权利,另一方面,人们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容忍度降低了,一旦感觉自己的路权被侵犯,就会通过不断鸣笛、别车等行为去表达,严重的情况下还要采取更为激烈的报复行为。”郑翔说。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海波看来,路怒症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路怒”司机交通及法治观念淡薄,是一种个人素质低下的表现,其主要表现为因交通矛盾引发个人情绪失控,继而产生攻击他人、拦车、别车、开车撞击他人等具体违法犯罪形式。

  严格执法和处罚

  用技术手段规制

  记者梳理近年来发生的相关案例,发现遭受处罚的“路怒症”司机,轻则扣驾驶分、罚款,重则可能被行政拘留甚至刑事拘留。

  黄海波介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虽没有直接针对“路怒症”作出专门规定,但对于“路怒症”情绪下伴随产生的强行超车、胡乱变线、追逐竞驶等行为都有相关规定及处罚措施。

  黄海波说,对于“路怒症”在驾驶过程中的一般交通违法行为,通常会依据交通安全法进行警告、罚款、记分等处理。涉及扰乱交通管理秩序的,则可能会被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给予罚款和拘留等行政处罚。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触犯危险驾驶、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等,则其行为即构成刑事犯罪,会被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涉嫌具体罪名包括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寻衅滋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等刑事犯罪。

  “路怒症”已成为不少司机的托词,开斗气车、肆意鸣笛、辱骂甚至超车、别车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时有发生。马路上的“情绪杀手”该怎么管?

  郑翔认为,现有法律法规对上述交通违法的行为规定较为完善,对此应严格执法。对于轻微违法,例如故意加塞、别车,如果没有造成交通事故,路上也没有现场执法人员进行处罚,其他驾驶员可以通过行车记录仪记录视频向交通管理部门举报。减少违法逃避处罚的可能性,同时加大处罚力度。

  她进一步提醒道,根据相关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所以遇到“路怒症”故意造成事故的,其他当事人要保持克制,不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否则本来无责任的一方也可能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有‘路怒症’表现,乘客可以提醒司机情绪稳定,也可以利用平台及时报警,还可以进行投诉,交由平台去处理。”

  “从长期来看,可以考虑通过技术手段来规制这些行为,例如充分利用道路监控,对借道超车、占用对面车道等行为,自动触发拍摄自动进行处罚。”郑翔说,“还可以大力推行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运用,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路怒症’现象。”

  黄海波建议,应加强对司机交通驾驶素质教育,从驾校开始就应当加强对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让其更加主动遵守交通秩序。

  他进一步提到,建议有关部门推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尽快建立起专门针对“路怒”司机的惩戒制度,将“路怒”视作交通违法行为的加重情节,就像规范酒后驾车行为一样,规定对因“路怒”被处以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司机,由交通执法部门暂扣其一定期限的驾照,对再次因路怒症被行政拘留以上处罚的,可以考虑永久吊销其驾驶证。“通过全方位的标本治理,遏制‘路怒症’现象。”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餐廳信息

  • 人 均: 89
  • 菜 系: 暫無
  • 電 話: 010-83638432
  • 地 址: 怀化市南宁南路41號
  • 營業時間: 2025-05-13 13:13:17
  • 免責申明: *僅提供信息展示,如信息有誤請及時聯系我們

臺中旅游攻略指南? 同程攻略社區! 靠譜的旅游攻略平臺,最佳的臺中自助游、自由行、自駕游、跟團旅線路,海量臺中旅游景點圖片、游記、交通、美食、購物、住宿、娛樂、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臺中旅游信息就來同程旅游攻略。

熱門旅游目的地推薦

+更多

熱門旅游目的地推薦移動入口:

      熱門旅游攻略

      +更多

      最新游友動態資訊